LME“搶銅大戰(zhàn)”持續(xù)上演,逼空風暴真要來了?
隨著交易員競相爭奪交易所倉庫中不斷下降的銅庫存,倫銅市場上一組關鍵的隔日價差指標周四進一步飆升至了四年來的最高水平,這給正面臨庫存快速下降的買家?guī)砹诵碌膲毫Α?/p>
數據顯示,所謂的明日/次日價差(Tom/next spread)指標周四進一步攀升至了驚人的每噸溢價98美元,再度創(chuàng)下了自2021年LME遭遇歷史性軋空風暴以來的最高水平。
財聯社此前曾介紹過,倫銅市場不斷加劇的供應短缺,主要源于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計劃對銅進口征收關稅。該計劃在2月一經透露,就導致紐約銅價飆升,交易商紛紛將創(chuàng)紀錄的銅運往美國,試圖在關稅生效前趁高價套利。
這一趨勢此后迅速“抽干”了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庫存。數據顯示,今年以來LME的可交割庫存規(guī)模已大幅下降了約80%,目前僅相當于全球一天的用量。
不少業(yè)內人士表示,明日/次日價差(現貨升水)的飆升,可能已給在LME持有空頭頭寸的交易商和對沖風險的工業(yè)企業(yè)造成巨額損失。這正促使空頭更愿意根據其合約交割實物金屬,而不是高價回補合約并虧本展期。
而由于LME的可用庫存今年下降了近80%后,現已達到極低水平,空頭幾乎找不到現有的庫存來平倉。明日/次日價差和其他較長期價差的巨額現貨升水幅度,本身也反映了空頭為了解除交割義務而付出的成本不斷上升。
從曲線結構來看,備受關注的現貨和3個月期合約之間的價差目前也正繼續(xù)擴大——周四現貨升水幅度已經超過了300美元,為2021年逼空風暴以來最高。
同時,有跡象顯示,這場供應吃緊的危機,也已經逐漸開始反饋到了主力期貨合約的價格變動上……
基準的LME三個月期銅合約周四盤中一度大漲2.1%,最終收高1.9%,結算價報于每噸9899.50美元。紐約銅價更是一度上漲3.7%——漲幅再度超過LME,這進一步增強了交易商將金屬運往美國的動力。
高盛分析師周四已警告稱,在美國關稅生效前,短缺現象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高盛將2025年下半年LME銅價預測上調至平均9890美元/噸,高于此前的9140美元/噸,并預計銅價有望在8月達到10050美元/噸的峰值。